收藏本站 | 设计教程 | 设计素材 | 教程 | ppt素材 | 试题课件 | 文书写作 | 常识 | 学习方法 | 作文辅导 | 自考 | 计算机 | 公务员 | 名言好词
订阅
首页
学习方法 教案大全 说课稿 课件中心 试卷中心 作文大全 高考 中考 诗词 幼教 考研 中职 教师 英语
热门: 教学计划总结 快速阅读 学习计划 右脑开发 广告设计 设计素材 公文 评语 书信 写作素材 自考 计算机考试 中职试题 中职课件 电脑 语录名言 幼儿园教案
当前位置:一路求学网学习网优秀教案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一路求学网 http://www.16qiuxue.com  阅览次数: 471次 12-28 20:02:22 

标签: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九年级下语文教案,http://www.16qiuxue.com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平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若干名同学回答

   明确:(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

   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帮助学生背诵。

   多媒体显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    ;    ,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是故。

   呼尔而与之,    ;    ,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本文的主旨,深入鉴赏本文的说理艺术;品味《孟》散文的语言特色;古今对读,品评孟子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教学步骤]

   一、师生齐背课文

   二、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

   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提问: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学生讨论:明确: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2.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释疑。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

   ①“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②本文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

   师生讨论。明确:①“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

   ②这位同学的看法有道理。就行文思路来说,贤者舍生取义,行道之人、乞者以义为先,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于反面论证。所以,“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乞人不屑也”应归入第一段。

   (2)教师总结: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人有羞恶之心;如果不顾羞耻,“不辩礼义”而受“万钟”,则失掉了“本心”,这种行为是应该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这一劝勉上。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 (《四书章句集注》)   这段概括主旨的话是比较恰当的。

   三、赏析《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提问: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学生讨论。

   成果展示:

   本文主要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设计 | 设计素材 | 教程大全 | ppt素材 | 中职教育 | 范文大全 | 常识大全 | 学习方法 | 作文大全
一路求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http://www.16qiux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