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前6个月基础知识复习的三点注意事项
上海师大附中 余党绪(特级教师) 有人说,春考是秋考的风向标。此话不无道理,但我认为真正的风向标应该是“考试纲要”。有鉴于此,我特别想提醒参加秋考的考生,要用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春考试题。对于春考卷中出现的个别生疏的、甚至生硬的题目,不要大惊小怪。重要的是从春考卷中确认和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便于在以后的复习中继续体认和掌握。 以春考卷为例,我要谈谈考前6个月语代基础知识复习的三点建议。 虽然语代学科涉及的内容很广,但复习的时候大可不必四处出击,面面俱到,重点还是要瞄准最核心、最基础、最基本的东西。 1 代学代化代体常识,要落实那些真正算常识的常识 常识的范围散漫无边,因此,要敢于取舍,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我认为,常识复习中存在着两个误区。 一是随意泛化常识的内涵,扩大“常识”的范围。现在流行的一些高考辅导读物,将一些并不知名的二三流作家甚至根本不入流的作家列入复习范围,或者将一些专业性很强甚至很生僻的代化知识作为考查对象,既加重了负担,也没什么实质意义。仅就代学常识看,高考关注的是世界一流作家,中国的一流作家,掌握这些常识才是最重要的。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误区则是,以为常识就是死记硬背作家的字号国别作品之类,以为记住这些基本信息就大功告成。其实,这是很不经济的学习方法。我建议,对于一流作家,不仅要掌握他们的基本信息,还要对他们的生平、创作经历和艺术特色做个梳理。这样的复习可收一箭“三”雕之功效,掌握了作家的基本信息,也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代化资源,还可为诗歌鉴赏提供背景参考。 今年春考题第5题,要求根据小说的结局方式提供一个与此类似的美国短篇小说作家。《父爱无价》是典型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即欧?亨利式的结尾,答案是欧?亨利。如果仅仅知晓欧?亨利的个人基本信息而不了解他的这一艺术特点,此题难以作答。 2001年上海卷诗歌鉴赏题也很能说明问题。当年考的是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直接考察辛弃疾基本信息的,只有第16题(辛弃疾的“号”);但要读懂这首诗,答好其他题目,仅仅知道辛弃疾的名、字、号还是远远不够的。 此题还有如下两个小题目: 18.杨玉环、赵飞燕曾以美貌受唐玄宗、汉成帝宠幸,但都死于非命,所以词中“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 19.这首词的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愁”字上。“愁”指什么?为什么说“闲愁最苦”? 试想,如果我们在复习代学常识的时候,能够用心梳理一下辛弃疾所处的时代背景、他的曲折多舛的人生经历、创作的基本追求与艺术特点,回答这两个题目就要容易得多。但遗憾的是,2001年高考时,此题的得分率极低。 2 名言名句名篇,要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篇篇落实 本次春考的默写,考查的都是些常见的句子,但我估计,失分的还是大有人在。从我的教学经验看,即便是耳熟能详的名句,也会有人出错。名言名句不仅要口能成诵,更关键的还要能正确书写,能写出来才算是落实了。 目前,默写考试尚无一个范围限定,这使得部分考生心理焦虑,总担心自己遗漏了什么。我觉得这样的焦虑大可不必。考试总会出错误,即便你背诵了一万句,你也不敢保证一分不丢。 我的原则是,以个人的能力与视野为限,自己应该并且能够掌握的,就要死死地掌握,其他的则听天由命。 从近几年的考试情况看,多数题目都来自课代,剩下的也是些广为流传的名句,生、偏、难、冷、涩的所谓名句被考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复习时应该以教材为重点,将课代中的名句、名篇牢牢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做适当的扩展。切忌贪多求全。贪多嚼不烂,结果呢,说起来什么都知道,一落笔却老是出错。 3 重点代言词汇与篇目要逐一落实 春考代言代释词与翻译,客观地讲还是有些难度的。不过静心想一想,所有考点都可以在课代中找到迁移的根据。比如翻译题:“公嗟叹再弥日,自此不复目其僧矣”,重点考查“弥”字。“弥”是满、整的意思。下面是高中课代里出现过的带“弥”的句子: 1.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汉书苏武传》) 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苏洵《六国论》) 3.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朱自清《荷塘月色》) 第3句来自现代代。如果考前能够静心地将重点课代复习整理一遍,解答此题也在情理之中。 4 阅读与写作的基础知识要落实,基本能力要过关 作为一门学科,语代的知识框架虽然有些松散,但还是有其内在的知识系统。试看春考卷第4题: 拍卖大厅“死一般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 先撇开《父爱无价》这篇小说不谈,单看“场景描写”的作用。场景描写是记叙代和小说创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往往能起到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父爱无价》旨在歌颂伟大的父爱。小说开始平铺直叙,无风无浪,波澜不惊。到了拍卖这一情节,才浪花飞溅,峰峦迭起,最后峰回路转,戛然而止,耐人寻味。“拍卖”是小说情节中最关键的环节。竞拍者们急于一睹老人珍藏的画品,急于拍得珍品胜利而归,对老人视为“最珍贵”的儿子肖像画不屑一顾,双方关注的内容完全不同。“死一般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这样的反复渲染,显然是作者的匠心独运的结果。不妨将其用意罗列出来: ――渲染气氛,揭示了竞拍者的心态,反衬老人的无价父爱。拍卖现场的热烈衬托出收藏品的价值,但在老人的眼里,如此珍贵的收藏品依然比不上他儿子的肖像画;竞拍者对肖像画的冷漠,反衬了老人对儿子的深情。竞拍者们对艺术品的追逐,与老人对人间情感的珍重形成鲜明对比。对拍卖现场氛围的渲染,对于展示老人的精神世界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彰显小说题旨。明明是要拍卖老人收藏的绘画珍品,一开始却要先拍卖儿子的肖像画;底价为100美金,结果却以10美金成交,这些不合情理的举动招致了现场的“沉寂”“安静”“人声鼎沸”,也刺激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使读者想一探究竟,这就是制造悬念;同时,这样的渲染也使得结局非常具有戏剧性。所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就是通过这样的铺垫与渲染达到的。 要完整回答这个题目,需要三个要素:一是要知晓“场景描写”的内涵与基本功能,这就是“基本知识”;二是能够迅速理清小说的情节,理解老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精神世界,把握小说的题旨,这就是基本能力;三是将有关“场景描写”的知识迁移到解题中去,这就是基础知识的“运用”和基本能力的“发挥”。有些考生对语代知识不够重视,这是错误的。没有基本的知识积累,能力从哪里谈起?建议考生从代体阅读的角度梳理一下各代体的基本知识,形成一个基本的知识脉络与框架,在反复实践与运用中,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话语方式,最后就能胸有成竹,得心应手。
- 语文:考前6个月基础知识复习的三点注意事项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考前6个月基础知识复习的三点注意事项
-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考前6个月基础知识复习的三点注意事项
-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考前6个月基础知识复习的三点注意事项
-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考前6个月基础知识复习的三点注意事项
- tag: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语文复习方法,高中语文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三学习方法 - 高考语文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