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教案8
一路求学网 http://www.16qiuxue.com 阅览次数: 954次 12-28 20:02:22
标签: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八年级下语文教案,http://www.16qiuxue.com
醉翁亭记教案8,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教学要结合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本文的时候除了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本课的难解生字词和句子外,还要抓住“乐”这条主线,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掌握本课中的难解字词。
2、体会古人“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并介绍写作背景。
复习《岳阳楼记》由范仲淹导出欧阳修:庆历5年( 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
二、 投影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展示学习目标,哪些是重点难点,通过这一课要学习什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三、 检查预习情况。
请说出下列红色字的正确读音
林壑 暝暝 伛偻 凛冽
佳肴 阴翳 觥筹交错
四、新课学习
一、简介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二、 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三、 学生自学交流。
四、 重点字词检查。
望之 翼然 若夫 山水之乐
林霏开 晦明 至于 伛偻
提携 丝竹 觥筹交错 阴翳
五、 结合问题思考。
1、第一段作者是从哪里落笔,如何观察按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是从远山落笔,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动点观察,景随步移,山行六七里,先闻水声,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写出了亭的环境,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来写。
2、第二段作者写了哪些风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的感受如何?
作者主要写了一天中清晨和傍晚之景,让人遐想神弛。然后又写了春天,野花香气无处不散,夏季绿树成荫,微风习习。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里的嶙嶙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种诗情画意,真是美不胜收。
3、第三段主要写了哪几幅图?为什么写太守宴图之前先写滁人游?
滁人游图、太守宴图、众宾欢图、太守醉图。驼背弯腰的龙钟老人,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的游人,可以看出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
4、第四段中,作者写了哪些乐趣?这些乐中谁的乐的涵义最丰富?
山林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5、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如何表现主旨的?
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的勾出全文的主旨。
6、结合课文说说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讨论并归纳:
(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六、全文总结
1 、结构严谨。
2 、写景、抒情、叙事紧密结合,景中有情,情亦有景。
3 、语言极具特色。
七、课外延伸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相同点:
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两篇散文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
1. 结构技巧有别。
《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作者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醉》文则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 以后又从解释“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用几层描写和叙述来抒写“山水之乐”。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照应和伏笔。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总之,整篇文章以“乐”“醉”来贯通,不蔓不枝,一气到底,形成了严谨而完整的艺术构架。
2. 语言表述有别。
《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且立意深刻,造词精警。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3. 主题深度有别。
《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奋进。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
,醉翁亭记教案8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教学要结合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本文的时候除了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本课的难解生字词和句子外,还要抓住“乐”这条主线,体会课文是如何围绕它层层展开记叙: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抓住了作者感情发展的脉络也就能顺利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掌握本课中的难解字词。
2、体会古人“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并介绍写作背景。
复习《岳阳楼记》由范仲淹导出欧阳修:庆历5年( 1045),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上疏为其辩解而被贬为滁州太守。第二年,写了本文。《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
二、 投影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通过展示学习目标,哪些是重点难点,通过这一课要学习什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三、 检查预习情况。
请说出下列红色字的正确读音
林壑 暝暝 伛偻 凛冽
佳肴 阴翳 觥筹交错
四、新课学习
一、简介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二、 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三、 学生自学交流。
四、 重点字词检查。
望之 翼然 若夫 山水之乐
林霏开 晦明 至于 伛偻
提携 丝竹 觥筹交错 阴翳
五、 结合问题思考。
1、第一段作者是从哪里落笔,如何观察按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是从远山落笔,立足于滁州,先是定点观察环视,然后把焦点对准西南诸峰,点出了望之蔚然而深秀的琅琊。接着动点观察,景随步移,山行六七里,先闻水声,后见泉水,最后峰回路转,推出了泉上的醉翁亭,写出了亭的环境,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来写。
2、第二段作者写了哪些风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的感受如何?
作者主要写了一天中清晨和傍晚之景,让人遐想神弛。然后又写了春天,野花香气无处不散,夏季绿树成荫,微风习习。秋天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里的嶙嶙怪石令人感受到的是另一种诗情画意,真是美不胜收。
3、第三段主要写了哪几幅图?为什么写太守宴图之前先写滁人游?
滁人游图、太守宴图、众宾欢图、太守醉图。驼背弯腰的龙钟老人,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络绎不绝的游人,可以看出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太守自然也就乐得其醉了,他沉醉于这方山水之乐,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
4、第四段中,作者写了哪些乐趣?这些乐中谁的乐的涵义最丰富?
山林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5、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如何表现主旨的?
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的勾出全文的主旨。
6、结合课文说说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讨论并归纳:
(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
(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
(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
(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
六、全文总结
1 、结构严谨。
2 、写景、抒情、叙事紧密结合,景中有情,情亦有景。
3 、语言极具特色。
七、课外延伸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对比阅读
相同点:
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两篇散文的语言都非常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
不同点:
1. 结构技巧有别。
《岳》文开头扼要记事,中间生动写景,借景生情,最后精辟议论,点明主旨。作者把记事、写景、抒情、议论四者巧妙融合,从而使得文脉结构严谨而不板滞、条理清晰而有波澜,行文变幻跌宕,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醉》文则以“乐”字提挈全篇,环环相扣,构思精巧。开篇用长镜头层层推进的写法,点出“醉翁亭”, 以后又从解释“醉翁”二字引出“山水之乐”,接着连用几层描写和叙述来抒写“山水之乐”。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照应和伏笔。细品全篇,“醉”字或隐或现,联前顾后;“乐”字或明或暗,前伏后应。总之,整篇文章以“乐”“醉”来贯通,不蔓不枝,一气到底,形成了严谨而完整的艺术构架。
2. 语言表述有别。
《岳》文在语言上骈句散句结合,抑扬顿挫,参差溢美;四字短语成双成对,琅琅上口,婉转有力。文章既整饬严密,句丽辞畅,又张弛有度,议论纵横。且立意深刻,造词精警。读之,音调铿锵;思之,文情壮美。《醉》文虽也使用骈散结合的句式,但多用长句,且又有创新。仅用对偶句式就别具一格,独领风骚。有单句成对的,有双句成对的;还有三句成对的。醉翁用它叙事,则明快简洁;用它写景,则物美境幽;用它抒情,则深沉含蓄。特别是二十多个“也”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声律节奏起伏,音韵和谐悦耳。这些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思的飞升。
3. 主题深度有别。
《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奋进。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
,醉翁亭记教案8
- ·上一篇:(光的魅力)教学设计
- ·下一篇:百年孤独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教案8》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