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暴见孟子教学设计
庄暴见孟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领会孟子“与民同乐”的民本思想。
3.学习理解对比在论辩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民本思想和对比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提示法。
第一课时 词句疏通与文段朗读
一.教学导入:
由孟子的“王道”思想,谈到“民本”思想,引入到本课教学。
二.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然后齐声朗读课文。
三.词语点读:
1.王语暴以好乐 语:告诉
2.直好世俗之乐耳 直:同“只”,只是
3.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乐:第一、第三两个“乐”读yue,意思是欣赏音乐;第二、四、五三个“乐”读le,意思是快乐。
4.举疾手蹙頞而相告曰 举:全都
5.兄弟妻子离散 妻子:妻子和儿女
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王:第一个是“大王”,第二个是“行王道一统天下”的意思。
四.一词多义理解:
1.见
A庄暴见孟子 拜见
B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接见
C父子不相见 见面
D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 看见
E居有日,扁鹊复见 进见
F诚恐见欺于秦 被
2.以
A暴未有以对也 来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把
C以啮人,无愈之者 如果
D无以,则王乎 同“已”,停止
E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用来
F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凭
3.直
A直好世俗之乐耳 同“只”,只是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与“曲”相对
C而直为此廪廪也 竟然
D半皮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同“值”,价格
E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挺直
4.举
A举疾手蹙頞而相告曰 全都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起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推荐,选用
D举数人以训汝 列举
E举大计亦死 发动
F戊卒叫,函谷举 占领
5.夫
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句首助词
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成年男子
D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丈夫
五.判断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情况。
1.王语暴以好乐 语:名词作动词,告诉
2.独乐乐,与人乐乐 前一个“乐”: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3.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少,众: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4.今王鼓乐于此 鼓:名词作动词,弹奏、演奏
5.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疾病:生疾病
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王(后一个):名词作动词,行王道。
六.自读自译全文,然后解译下面的文段。
1.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梁惠王上》)
2.与民同乐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优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梁惠王下》)
3.仁者无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大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梁惠王上》)
4.为民父母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梁惠王下》)
(这几段文字均较简单,容易翻译。翻译后,让学生说说每一段文字中,孟子的说理技巧。)
七.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分析内容
一.再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
二.分析课文:
本文记述了两次有关齐王“好乐”的谈话,表现了孟子主张人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思想。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庄暴与孟子的谈话。庄暴与孟子的谈话是一个引子,只有短短几句,由庄暴之言,提出齐王“好乐”,而孟子的简单回答,则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论题,齐王好乐与齐国大治的关系:“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但这一部分的对话没有论述为什么齐王好乐齐国就能大冶,也许是孟子根本没与庄暴详谈,更大可能是有意留在记载与齐王谈话时再写出,更恰切有力。在下文孟子面对齐王展开论述与民同乐的观点前,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孟子》是对话体的文章,这种以对话形式切入论题,也是孟子散文的常见手法。下文中孟子向齐王阐述自己的观点,仍是用对话方式切入。
第二部分,孟子与齐王的谈话。这部分才是正文。这一部分又分为三层,前两层只是为了把齐王引入自己设计好的论题中,最后一层才是本文的重点。
第一层(从“他日,见于王”至“今之乐犹古之乐也”),紧承与庄暴的谈话,再次提出论题。孟子与齐王的谈话,也从齐王好乐开始。但话不投机,齐王变了睑色,并称自己喜好的不是先王之乐,只是世俗之乐。齐王变了脸色,固然是“惭其好之不正”(朱熹《孟子集注》),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俗之乐而羞愧,但他也知道孟子是主张先王之乐反对世俗之乐的,他正面承认自己爱好世俗之乐,也就把自己和孟子的立场对立起来了。这时的谈话气氛并不融洽。如果此时孟子顺着齐王的话题去谈先王之乐和世俗之乐的雅俗高下,谈话气氛必然更为紧张,劝说齐王与民同乐、行仁政的目的也不可能达到。所以孟子转换谈话内容,再提前文与庄暴谈话时已提到的论题:“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不仅迎合了齐王,引起了齐王的兴趣,改变了谈话的气氛,而且巧妙地把谈话由音乐引入政冶领域。然后再补充一句“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既是承接齐王“先王之乐”“世俗之乐”之言而来,又改变了原来的概念,进一步转换话题。先王之乐、世俗之乐和“古之乐”“今之乐”既相同又不同,前者雅俗的区分明显,后者无论今乐古乐,都有雅有俗。在偷换概念中,孟子巧妙地转换了话题。“其实,今乐古乐何可同也?但与民同乐之意,则无古今之异耳。”(朱熹《孟子集注》)避开容易引起齐王反感的音乐的雅俗问题,借题发挥,巧妙地把音乐话
- ·上一篇:(理想)教案设计
- ·下一篇:人教版九年级上(沁园春·雪)教案
- › (庄暴见孟子)集体备课教案
- › 庄暴见孟子教学设计
- tag: 教学 高三语文教案,高三语文复习教案范文,高三语文讲评课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三语文教案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高三语文教案 推荐
- · 分析小说结构,概括小说的主题
- · 词类活用复习教案
- · (语不惊人死不休)教案
- · 复习诗歌鉴赏试题答案规范格式
- · 辨析并修改病句
- · 科技文阅读解题技巧2
- · 古诗鉴赏常规答题模式
- · (庄暴见孟子)集体备课教案
- · 叶子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 · 高考诗歌鉴赏解题先误例谈
- · 人是什么教案
- · 寒风吹彻教案
- · 剪取材料,结构篇章
- · (史记)选读教案4
- · (史记)选读教案5
- · (史记)选读教案6
- · (史记)选读教案7
- · 语文教案-报任安书
- · 语文教案-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
- · 语文教案-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
- · 语文教案-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 · 将进酒
- · 语文教案-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
- · (史记)选读教案3
- · (史记)选读教案2
- · 语文教案-(信陵君窃符救赵)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