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养丰富孩子的语言
格格就如她的名字一样,小公主般美丽可爱。细心的妈妈发现,已经1岁1个月的格格连“爸爸”、“妈妈”的音都没有,偶尔蹦出一个“拿拿”。可是,周围同龄的孩子大多都会奶声奶气地喊“爸爸”、“妈妈”,还有的孩子会说 “奶奶”“大大”等别的词。妈妈好生羡慕,做梦都巴望着格格能甜甜地叫声“妈妈”。就这样过了一个月,格格还是没动静,妈妈沉不住气了,翻阅了不少育儿图书、还上网查了些资料,差点去咨询专家了。根据书上所说,格格语言的发展在正常范围,建议家长关注孩子听力和发音器官有没有问题,继续观察孩子,给予孩子大量的语言刺激。对于这一点妈妈倒是很自信,格格虽然“金口难开”,但什么都听得明白,让她做点什么,学学爸爸咳嗽,指指认识的东西,都没有问题。
就在妈妈的期盼、焦虑中,格格终于能说出“爸爸”、“妈妈”了。那时,格格1岁4个月。妈妈终于舒了口气,听着女儿甜美的声音,心里非常受用。好景不长,格格好像就满足于现在的成绩,没别的词儿了。更有甚者,几乎她所有的需要都用手势和“啊啊”来表达。如果她想要吃饼干,就用手指着饼干,嘴里发出“啊啊”的声音。看到新鲜的东西,也是同样的表达方法。妈妈不得不又请教书本,发现1岁半以前的孩子有一个相对沉默的时期,这是孩子在积累,等过了一岁半,孩子的语言会像洪水爆发那样,突然什么都会说了。妈妈的心才放了下来,等着奇迹的来临。
1岁半了,1岁8个月了,1岁10个月了,格格的语言还没有“爆发”,直到快两岁了,格格的语言才有了较大的进步,基本上能表达自己的意思了,可是妈妈觉得,她比同龄的孩子还要差一些。格格妈妈请教了专家,下面就是专家为格格分析的原因和建议,相信对大多数的新手爸妈有指导作用。当然,每个孩子都存在个体差异,然而早期教养经验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不可低估。
1、对小宝宝的喃喃自语,妈妈务必要应答。
宝宝出生两个月时开始发出“噢,啊,咿”等单个音节的声音,有时是成人出现在面前时,有时是睡足吃饱精神状态最好的时候。对宝宝的这种喃喃自语,照顾宝宝的成人一定要做出回答。要对他说:“噢,你好,小乖乖”,“什么?”“笑笑吧”,“快快长吧”之类的话。宝宝的发音虽然与表达某种意思的语言不同,但是当他对着妈妈发出声音时,就表示已在和妈妈对话了,妈妈对宝宝的话语做出了回答,使宝宝感受到了“说话的喜悦”,他会产生再次发出声音的欲望,如果没有人对宝宝的“话语”做出反应,他就无从产生“说话的喜悦”。
2、宝宝发音时,成人要以行动给以满足。
要想宝宝早日学会说话,最重要的是要让宝宝有想发出声音、想说话的欲望。这并不是很困难的,只要在宝宝呀呀学语的时候给与奖励即可。最好的奖励是什么?莫过于摸摸孩子的头,或抱一抱孩子,亲一亲孩子之类的肌肤抚爱。与慈爱的妈妈肌肤接触,可使宝宝产生满足感与安全感,这种满足感和安全感可以促使宝宝产生再说话的欲望。观察研究发现公共教养机构长大的孩子,比在语言环境丰富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语言发展要慢一些,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公共教养机构中人手不足,成人与孩子单独交流的机会和抚爱鼓励孩子的机会较少所致。
当然宝宝开口说话的早晚也因人而导,早两个月晚两个月都属正常现象,有的甚至到1岁半才开始说话,可是只要有了母爱的滋润,宝宝产生想说话的欲望之后,即使比大多数孩子晚几个月开口说话,后来其流利的程度一点不比其他孩子逊色。
3、经常呼唤孩子的名字。
或许有人不理解,呼唤孩子的名字与发展宝宝语言有什么关系?
通常,半岁以后宝宝开始对自己的名字有所认识,叫他的名字时他会有所反应。宝宝知道了自己名字,等于意识到自己和别人有所不同,有自我意识的早期表现,这种自我意识往往会激发宝宝产生自我表达及想与别人说话的欲望。由此可知,经常呼唤宝宝的名字,可以帮助宝宝早点产生自我意识,从而激发其与外界交往的需要,逐渐意识到自己以外世界的存在,以及自己和外界的关系。
4、妈妈慈爱的“唠叨”很重要。
调查研究的结果表示,拥有孩子的夫妇,真正有为人“父母”的感觉,是在宝宝出生之后和被孩子第一次叫做“爸爸、妈妈”时,特别是孩子第一次呼唤“爸爸,妈妈”,令多少父母激动不已,可见双亲是多么渴望孩子早点学会说话。
2、3个月的孩子开始会“咿咿呀呀”的发音,这是世界上所有宝宝的共同的语言。6个月以后,宝宝进入典型的咿呀学语阶段,7、8个月大的孩子会聆听并模仿成人发出的某个音。为人母者,在这个时期要特别注意多对着你的孩子讲话。“来,妈妈抱抱”,“看看灯灯”,“明明来吃大苹果”,“噢,爸爸回来了”之类的话要天天说,有些话甚至一天要对着孩子“唠叨”几遍。因为这是很必要的,听过若干遍后,孩子自然会对些做出积极的反应。
孩子的咿呀学语,有时虽然模仿得很准确,但还不是真正意义的语言,纯粹只是一种模仿,但这种模仿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它是在为真正说出词做必要的准备,是实战前的演习。父母不要太在意宝宝学会说话的时间的快慢,而应尽量用亲切慈祥的语调多与宝宝讲话,给你孩子的大脑中多存贮一些语言的信息,一旦孩子开口讲话,这些信息就会源源不断的被提取出来。
5、如果孩子什么都听得懂,就是迟迟不开口说话,那就需要语言干预了。干预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帮助孩子建立词汇与实物或词汇与动作之间的联系。选择的词汇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偏向名词一类的,如称呼、人体五官、食品、衣物等等。
——教给孩子交流的基本形式。语言是交流的手段,交流能产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传递各种信息。只懂不说的孩子难以向外界精确传达自己的需求、愿望及感受,也难以让外界知道他是否完全理解了较抽象语言信息的全部含义。因此,父母要教孩子学会交流,最初可在游戏中用轮流的方法,如轮流扔球、吹泡泡、推小汽车等,在一动一静的玩和等待过程中,使孩子懂得交流的互动性,并且体会到其中的欢快。在此基础上,逐渐延伸到用语言和外界沟通。
——“轰炸”目标词汇。也就是对所教的词汇反复强化,在各种场合出现你想要孩子掌握的词,例如“帽子”,“红色的帽子”,“你的帽子”,“我的帽子”“戴帽子”等等。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帽子”保存到长时记忆的仓库里经久不忘。等再看到帽子时,无需大人提醒,孩子自然会说“帽子”。这就是强化的效果。
——丰富孩子的语言环境。父母每天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有意识地教孩子说话。此外,要让孩子多看书,多给孩子讲故事。有些家庭不太注重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认为孩子到时候就会说话了,这在由老人照看孩子的家庭中尤为明显。还要注意方言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如果请保姆照看孩子,保姆的方言较重,在孩子学习语言的年龄阶段,会造成孩子语言的混乱,不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
- ·上一篇:日本怎样给幼儿“开发右脑”
- ·下一篇:“现代私塾”十年“试验”
- › 早期教养丰富孩子的语言
- tag: 暂无联系方式 儿童科普,儿童科普网大全,儿童科普图片,幼儿教育 - 幼儿早期教育 - 儿童科普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儿童科普 推荐
- · 美宇航局欲环形山建月球基地
- · 有三分之一健康研究自相矛盾
- · 行星分类争论九大行星说将取消
- · 黑猩猩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96%
- · 一小行星2017年可能擦过地球
- · 公司化:人人当官个个做事
- · 最新研究表明婴幼儿智慧惊人
- · 酿生态“灭门案”的著名物种
- · 智能红绿灯行车时间可节省20%
- · “发现号”回家同时的思索
- · 中小学增春秋假为师生减负?
- · 高分低能是考试功能先天不足
- · 10岁大学生张炘炀登场悬念多
- · “现代私塾”十年“试验”
- · 早期教养丰富孩子的语言
- · 日本怎样给幼儿“开发右脑”
- · 综合能力训练二
- · 太空梯伸10万公里直入太空酒店
- · 综合能力训练五
- · “发现”号平安着陆爱德华兹
- · 小学要成立留守儿童教学部
- · 无所不知与无所不能的机器人
- · 韩培育的全球首只克隆狗亮相
- · 科学时代“怪兽”为何越多?
- · 药物分子运输车在血管中通行
- · 培育孩子小学阶段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