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计教程 | 设计素材 | 教程 | ppt素材 | 试题课件 | 文书写作 | 常识 | 学习方法 | 作文辅导 | 自考 | 计算机 | 公务员 | 名言好词
订阅
首页
学习方法 教案大全 说课稿 课件中心 试卷中心 作文大全 高考 中考 诗词 幼教 考研 中职 教师 英语
热门: 教学计划总结 快速阅读 学习计划 右脑开发 广告设计 设计素材 公文 评语 书信 写作素材 自考 计算机考试 中职试题 中职课件 电脑 语录名言 幼儿园教案
当前位置:一路求学网学习网优秀教案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教案(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5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5

一路求学网 http://www.16qiuxue.com  阅览次数: 693次 12-28 20:07:03 

标签: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七年级下语文教案,http://www.16qiuxue.com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5,
    ⒔  提问:三叔为什么要仔细观察这些植物呢?
    明确:三叔对生物学的喜爱,想在生命的最后一些时间中多学些知识,少些遗憾。
    ⒕  提问:在这部分中,两次说到“时间已经不多了”,两次说“太迟了”,两次说他“怪异的声音”,表现出三叔怎样的心理呢?
    明确:三叔对自己的一生充满了悔恨。
    ⒖  提问:研读“与三叔的第二次相遇”。第二次相遇三叔和“我”谈论的是什么呢?
    明确:谈论了三叔的一生,谈论了“太阳”。
    ⒗  提问:三叔所画的三幅画和三个圆圆的“○”,分别对应的是他一生的哪个阶段
    呢?这些图画形象的说明三叔一生的教训是什么呢?
    三幅画儿是过程;三个“○”是结果。
    一生的教训是:遇难而退,一事无成。
    ⒘  提问:三叔和“我”谈论的第二个话题是“太阳”。研究课后65页第二大题。
    明确:见教参“105页”。
    确实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时间匆匆的脚步谁也无法遮挽得住。
    ⒙  提问:文章题目“三颗枸杞豆”是什么时候提出的?有什么含义?
    明确:在文章结尾提出来的“三颗枸杞豆”。
    ①象征着三叔生命的终结——“生命告终的句号”;
    ②象征着三叔一生的教训——“三个遗憾的‘○’”;
    ③象征着三叔对“我”的谆谆告诫——“‘○’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
    ⒚  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想想为什么爸爸的拳头只能伤及“我”的皮肉,真正征服“我”   
    的,是那三颗启示生命意义的枸杞豆?请从文中找出相关依据进行说明。
    明确:①作者一开始讨厌上学,即便是在父亲打了他之后,还是继续逃学。说明父   
    亲的“拳头”是没用的。
    ②“我呆呆立了一会儿,忽然感到很乏味”,说明“我”的思想受到了触动。
    ③当我再次遇见三叔的时候是在一个星期日。从“星期日”我们可以隐约感
    到作者的变化,至少我已经开始上学了,不再逃学了。
    ④在第二次遇见三叔时,听了他的话语,“我一下站起来,逃跑了。”这是作
    者的自责,他的惭愧的表现。
    【三叔带给作者的是心灵的震撼,心灵的启示,所以作者才有了质的变化】
    ⒛  提问:从这篇文章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能用你积累的诗句表达吗?
    明确: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
    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四、作业布置
    三叔的一生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影响,以至于“我”能成为植物学家。那么 
    你的童年中发生过类似作者的事情了吗?请你把它整理在周记本上。


上一页  [1] [2]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5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5》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设计 | 设计素材 | 教程大全 | ppt素材 | 中职教育 | 范文大全 | 常识大全 | 学习方法 | 作文大全
一路求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2025http://www.16qiux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