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一路求学网 http://www.16qiuxue.com 阅览次数: 790次 12-28 20:07:03
标签: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七年级下语文教案,http://www.16qiuxue.com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准确朗读并默写五首诗歌。(重点)
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难点)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难点)
二、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教时
(一)导入新课
(从了解我国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
1.解题。(投影)
2.诵读。
(1)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教师声情并茂配乐范读,通过富有魁力的节奏、韵律直观地再现诗的音韵美。学生轻声跟读。
(3)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
3.研习诗歌内容。
(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投影:
①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竦峙,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境界之中”。
(2)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①教师讲解: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愚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竟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②学生合作探究: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教师点拨: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小结:“以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4.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全诗。
(三)研读《次北固山下》
1.解题。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他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诵读。
(1)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教师领读两篇,学生自由诵读。
3.研习诗歌内容。
(1)疏解诗句:
客路,指旅途。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行舟”相对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2)整体把握。
提问:
①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③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①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②在天将明末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③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3)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文 章来源于 www.16qiuxue.com
www.16qiuxue.com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文 章来源于 www.16qiuxue.com 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2.准确朗读并默写五首诗歌。(重点)
3.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难点)
4.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难点)
二、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1教时
(一)导入新课
(从了解我国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指导学习《观沧海》
1.解题。(投影)
2.诵读。
(1)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教师声情并茂配乐范读,通过富有魁力的节奏、韵律直观地再现诗的音韵美。学生轻声跟读。
(3)指名学生朗读(或集体朗读)。
3.研习诗歌内容。
(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
投影:
①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
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竦峙,高高地挺立。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了“互文见义”的手法。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应理解为“鹊惊蝉鸣都出现于半夜明月清风境界之中”。
(2)品评探究,领会诗的意境美
①教师讲解: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待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愚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面对迷人的海上风光,展开了丰富奇特的想像。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竟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
②学生合作探究: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
教师点拨: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小结:“以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像,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4.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全诗。
(三)研读《次北固山下》
1.解题。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他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2.诵读。
(1)放录音,让学生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教师领读两篇,学生自由诵读。
3.研习诗歌内容。
(1)疏解诗句:
客路,指旅途。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行舟”相对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书,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2)整体把握。
提问:
①诗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见的,为什么诗一开头就提到“客路”呢?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诗人在何时何地见到的景象?你能想像出船行的图景吗?为什么要特别提到“潮平”?
③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①这是诗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②在天将明末明之时,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长江之中。“潮平”一语,为下句中“江春”一语作铺垫。
③由于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自然想到要借雁足给他传递家书。
(3)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章法上看,有导出文 章来源于 www.16qiuxue.com
www.16qiuxue.com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文 章来源于 www.16qiuxue.com结尾一联的作用,也就是说它跟诗人的乡愁有关。“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 ·上一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 ·下一篇:(华南虎)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相关文章
- ›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
- ›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 tag: 诗歌鉴赏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七年级下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语文教案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七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
- · (丑小鸭)教学设计8
-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5
- · (口技)教案设计3
- · 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复习教案
- · (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2
- ·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 · 诗两首教案2
- ·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 · (华南虎)教案
- ·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 · 伤仲永教案
-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9
- · (黄河颂)教案11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2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3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5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3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2
-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2
- · (竹影)教案7
- · (安塞腰鼓)教案11
- · (土地的誓言)教案7
- · (伤仲永)教案8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4
- · (最后一课)教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