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一路求学网 http://www.16qiuxue.com 阅览次数: 790次 12-28 20:07:03
标签: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七年级下语文教案,http://www.16qiuxue.com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4.学生练习背诵全诗。
(四)课堂练习
投影:
1.文学常识填空。
(1)《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________见称。他与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三曹”。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_,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3)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3.下面的译句符合原文意愿的一项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A.日月的运转,就像从海中升起;星汉的明亮就像从海底照耀。
B.日月好像在海中运行,星汉好像在海里照耀。
C.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都好像出于沧海之中。
D.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假如都能出于沧海之中。
参考答案:
1.(1)《乐府诗集》 曹操 孟德 东汉末年 慷慨悲壮 曹丕 曹植
(2)停泊 王湾
2.(1)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2)海日生残夜(3)潮平两岸阔
3.C
(五)布置作业
第2教时
(一)检查作业
“研讨与练习”题(二)中三组诗句的出处:
1.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风吹”句写仲春之景)
2.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林花”句写暮春之景)
3.陆游《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无意”句写初春)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指名学生适当点评诗歌内容。
(二)研究《钱塘湖春行》
1.解题。(多媒体显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着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诵读。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准字音、节奏,体会语言的缓急。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XX/XX/XX/X、 XX/XX/X/XX。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2)学生自由朗读。依据注释疏通诗意,整体感知。
教师点拨:全诗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3.讲讲问问,探究诗的意境。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4)“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争暖树”?燕子啄泥衔草、莺建新巢,从中能见出什么?
(5)第五、六句写了什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浅草有什么用意?
(6)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明确:
(1)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提”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2)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3)“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的景象。“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脚,有下垂义。
(4)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清脆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5)第五、六句写了花草。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6)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小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4.学生练习背诵。
(三)研习《西江月》
1.解题。(多媒体显示)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阙、下阙)之间的联系。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着名的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上饶带湖期间写的。
2.教师领读,学生体会轻松活泼的情调。
3.品析探究词作的情趣。
问:(1)从什么地方能看出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这时是什么季节?“说丰年”的是谁?用自己的话叙述上片的内容。
(2)下片一开始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两三点雨山前”对骤雨将至的信号,词人快步急行,他对这条路熟悉吗?词作中表现出的词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展开丰富的想像,创造性地表述下片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从天气的变化可见词人夜行的路程之长:开始有清风、明月,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又从词人找避雨地可以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从蝉鸣可见,从“说丰年”可知,词中写的是丰收在望之时,即盛夏;而且,雨是骤雨,也是盛夏时有的。
词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还有三三两两出来纳凉的村民。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文 章来源于 www.16qiuxue.com
www.16qiuxue.com
(2)这意味着天空已布满乌云,仅天边尚余几颗星。从“旧时”二字可知词人对这条路是熟悉的。因为找到避雨的地方,表现词人的惊喜心情。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4.学生练习背诵全诗。
(四)课堂练习
投影:
1.文学常识填空。
(1)《观沧海》一诗选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________见称。他与其子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三曹”。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_,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填空。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3)_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3.下面的译句符合原文意愿的一项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A.日月的运转,就像从海中升起;星汉的明亮就像从海底照耀。
B.日月好像在海中运行,星汉好像在海里照耀。
C.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都好像出于沧海之中。
D.日月星辰的运行与灿烂,假如都能出于沧海之中。
参考答案:
1.(1)《乐府诗集》 曹操 孟德 东汉末年 慷慨悲壮 曹丕 曹植
(2)停泊 王湾
2.(1)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2)海日生残夜(3)潮平两岸阔
3.C
(五)布置作业
第2教时
(一)检查作业
“研讨与练习”题(二)中三组诗句的出处:
1.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风吹”句写仲春之景)
2.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林花”句写暮春之景)
3.陆游《卜算子 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无意”句写初春)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指名学生适当点评诗歌内容。
(二)研究《钱塘湖春行》
1.解题。(多媒体显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着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2.诵读。
(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听准字音、节奏,体会语言的缓急。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XX/XX/XX/X、 XX/XX/X/XX。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诵读时,每拍的后一字遇平声可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一顿,这样诵读自有抑扬顿挫的声调。
(2)学生自由朗读。依据注释疏通诗意,整体感知。
教师点拨:全诗分两部分,前者写到湖边,后者专写湖东,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描写的景物浑然一体,构成完整的形象。
3.讲讲问问,探究诗的意境。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我们说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4)“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争暖树”?燕子啄泥衔草、莺建新巢,从中能见出什么?
(5)第五、六句写了什么?为什么说“乱花迷眼”?这样写,跟诗题有关吗?浅草有什么用意?
(6)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
学生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明确:
(1)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提”终,即游踪:从孤山的北面到湖东的白堤。
(2)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3)“水面初平云脚低”勾勒出湖上早春的轮廓。“水面”指西湖湖面。水面初平写春水新涨,湖面水位上升,与堤平的景象。“云脚低”指白云重叠,和湖面上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脚,有下垂义。
(4)说“几处”,可见不是“处处”;说“谁家”,可见不是“家家”。因为还是初春季节。这里的“早”和“新”在意义上互相生发,把莺和燕联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因为是“早莺”,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清脆的歌喉;因为是“新燕”,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
(5)第五、六句写了花草。诗人在马上观花,时间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这样写,暗切题中“行”字。草初生,故“浅”,也是早生景象;“没蹄”,也是暗切“行”字。
(6)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小结: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4.学生练习背诵。
(三)研习《西江月》
1.解题。(多媒体显示)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阙、下阙)之间的联系。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着名的爱国词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上饶带湖期间写的。
2.教师领读,学生体会轻松活泼的情调。
3.品析探究词作的情趣。
问:(1)从什么地方能看出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这时是什么季节?“说丰年”的是谁?用自己的话叙述上片的内容。
(2)下片一开始就说“七八个星天外”,这意味着什么?“两三点雨山前”对骤雨将至的信号,词人快步急行,他对这条路熟悉吗?词作中表现出的词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展开丰富的想像,创造性地表述下片内容。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明确:
(1)从天气的变化可见词人夜行的路程之长:开始有清风、明月,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又从词人找避雨地可以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从蝉鸣可见,从“说丰年”可知,词中写的是丰收在望之时,即盛夏;而且,雨是骤雨,也是盛夏时有的。
词人和他的同伴,沿途可能还有三三两两出来纳凉的村民。
上片写的大约是前半夜的景象:明月初升文 章来源于 www.16qiuxue.com
www.16qiuxue.com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文 章来源于 www.16qiuxue.com,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纳凉人们在谈论着今年的丰收。(2)这意味着天空已布满乌云,仅天边尚余几颗星。从“旧时”二字可知词人对这条路是熟悉的。因为找到避雨的地方,表现词人的惊喜心情。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 ·上一篇: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 ·下一篇:(华南虎)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相关文章
- › 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
- ›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 tag: 诗歌鉴赏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七年级下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语文教案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七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
- · (丑小鸭)教学设计8
-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5
- · (口技)教案设计3
- · 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复习教案
- · (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2
- ·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 · 诗两首教案2
- ·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 · (华南虎)教案
- ·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 · 伤仲永教案
-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9
- · (黄河颂)教案11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2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3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5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3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2
-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2
- · (竹影)教案7
- · (安塞腰鼓)教案11
- · (土地的誓言)教案7
- · (伤仲永)教案8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4
- · (最后一课)教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