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3
一路求学网 http://www.16qiuxue.com 阅览次数: 971次 12-28 20:07:03
标签: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七年级下语文教案,http://www.16qiuxue.com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3,
比读,就是选择内容、风格、意境相近或相对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使阅读能力得到迁移、朗读能力得到训练的一种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思路的重点是指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感情和韵味,培养学生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能表现该种感情和韵味的朗读方法。其主导教法是:读中品析,读中感受,比中拓展,比中迁移。下面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设计,该设计就把几首诗歌很好地进行了比读。
一、导入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初读感知
1.正字音。
折 散 裘 衾 角 着 羌 掣
2.明内容。
课题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说送别的环境。
明确:在西北边塞瑰奇壮丽的冰雪沙海背景下,岑参送朋友武判官回到京城长安去。这是戍边将士之别。
三、品析学读
1.自由读,将写景与送别的过渡句用“——”标示出来。
明确:在“愁云惨淡万里凝”处标示。
2.请同学们任选角度,将前面咏雪的句子和后面的送别联系起来。比如说: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热的。
雪是洁白的,朋友情是纯真的;雪景美丽得令人温暖,朋友情真挚动人;雪中生活是寒冷的,朋友的归途令人担忧;雪中生活是艰苦的,它令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盼望归去;纷纷大雪,是不是上天为朋友归京而献上的贺礼?奇丽的边塞雪景,是不是为离情别意抹上了军人的豪迈?
3.想像诗句所呈现的画面,自己试读。
4.教师指名读,边点评边示范。
第1、2句陡促,重读“卷”、“八月”、“即”,突出风狂雪早;3、4句轻柔舒缓,重读“春风”、“千树万树”,表现“春暖花开”的美景所带给人的春天般的温暖;然后低沉滞涩,寒气仿佛侵入骨髓。“中军置酒饮归客”及以下三句应读得热烈急促,一气呵成,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气氛;“轮台”四句渐渐舒缓,渐渐低下去,使声音恰如那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营造出低回不已余音袅袅的意境。这一刻,画面定格,时间停止,情感激荡。
5.听读,揣摩:在送别的酒宴上,在挥手的那一刻,“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明确:对朋友归京,“我”感到高兴。因为对戍边将士来说,能和家人团聚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胡琴琵琶与羌笛”,在急管繁弦中,在杯来盏去中,仿佛可以听见诗人由衷地祝贺:“来,为你归京干杯!”然而朋友情深,轮台距离长安路途遥远,这一分手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尽管是军中大丈夫,依依别情仍然袭上心头;千里冰封,沙海纵横,朋友这一路可会顺利?今日我送君,何时人送我?“雪上空留马行处”,那一行马蹄印啊,将“我”的牵挂和惆怅一直延伸到长安。
6. 学生练习读。
7.全班表演读:全班读前四句,女生齐读后四句。
四、对比阅读,迁移养成
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便,常常一别经年。因此,“送别”就成了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积累的送别诗。下面我们选择大家熟悉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渭城曲》作为比较阅读的材料。
1.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自选角度,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一下。
比较角度提示:
送别人物:《白》诗岑参送武判官;《杜》诗王勃送杜少府;《黄》诗李白送孟浩然;《渭》诗王维送元二。
送别地点:《白》诗新疆轮台;《杜》诗京城长安;《黄》诗湖北武汉;《渭》诗京城长安。
目的地:《白》诗京城长安;《杜》诗蜀州;《黄》诗江苏扬州;《渭》诗新疆安西。
送别环境:《白》诗冰天雪地;《杜》诗烟雾迷蒙;《黄》诗繁花似锦;《渭》诗初春雨凄清。
送别心情:《白》诗百感交集战友别;《杜》诗洒脱少年刚阳别;《黄》诗诗意风流别;《渭》诗深情体贴真情别。
朗读基调:《白》诗慷慨宛转;《杜》诗高亢爽朗;《黄》诗轻快潇洒;《渭》诗舒缓诚挚。
诗歌风格:《白》诗豪放雄奇;《杜》诗开阔俊朗;《黄》诗潇洒飘逸;《渭》诗清新明快。
重要特点:《白》诗咏雪显气概;《杜》诗直抒胸怀;《黄》诗绮丽意境,诗意细节;《渭》诗截取典型情节。
教师小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写给杜少府的,意境开阔,刚健爽朗,文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儿女情长的悲伤之态,所以应读得高亢,读得铿锵有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仿佛是一支抒情畅想曲,读来应是轻快潇洒,仿佛一颗诗心随着江水荡漾;《渭城曲》凄清的氛围可以用舒缓的节奏来表现,那对朋友深情体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一种诚挚关切的久久凝视,也是深情的劝酒辞。而我们今天学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是边关将士英雄气概和儿女心肠交织在一起的高歌,它悲而不哀,因此应读得慷慨而婉转。
2.四人小组表演读,四首送别诗一人读一首。
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竞读。
五、结语
南朝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别”岂只是“黯然销魂”?用心去比较,你会发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对课文的品评与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并随时调整教学重点;同时学生又在教师和优秀同学的朗读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学习了朗读的方法,互动的课堂充满了吸引力。而比读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总之,对于课文内容而言,比读是一种巩固;对于学生素质而言,比读是鉴赏能力和朗读技能的双重提升;对于课堂容量而言,比读是一种扩张;对思维而言,比读是一种碰撞;对学法而言,比读是一种方法指导;对学生个体而言,比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比读是一种教学底蕴的锻炼。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3
比读,就是选择内容、风格、意境相近或相对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使阅读能力得到迁移、朗读能力得到训练的一种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思路的重点是指导学生领悟课文的感情和韵味,培养学生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能表现该种感情和韵味的朗读方法。其主导教法是:读中品析,读中感受,比中拓展,比中迁移。下面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教学设计,该设计就把几首诗歌很好地进行了比读。
一、导入
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口可以给你甘甜的深井……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不是吗?我们与朋友分别的那一瞬至今仍历历在目。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重温那难忘的一幕。
二、初读感知
1.正字音。
折 散 裘 衾 角 着 羌 掣
2.明内容。
课题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说说送别的环境。
明确:在西北边塞瑰奇壮丽的冰雪沙海背景下,岑参送朋友武判官回到京城长安去。这是戍边将士之别。
三、品析学读
1.自由读,将写景与送别的过渡句用“——”标示出来。
明确:在“愁云惨淡万里凝”处标示。
2.请同学们任选角度,将前面咏雪的句子和后面的送别联系起来。比如说:雪是冷的,可朋友的心是热的。
雪是洁白的,朋友情是纯真的;雪景美丽得令人温暖,朋友情真挚动人;雪中生活是寒冷的,朋友的归途令人担忧;雪中生活是艰苦的,它令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盼望归去;纷纷大雪,是不是上天为朋友归京而献上的贺礼?奇丽的边塞雪景,是不是为离情别意抹上了军人的豪迈?
3.想像诗句所呈现的画面,自己试读。
4.教师指名读,边点评边示范。
第1、2句陡促,重读“卷”、“八月”、“即”,突出风狂雪早;3、4句轻柔舒缓,重读“春风”、“千树万树”,表现“春暖花开”的美景所带给人的春天般的温暖;然后低沉滞涩,寒气仿佛侵入骨髓。“中军置酒饮归客”及以下三句应读得热烈急促,一气呵成,营造出一种喜庆的气氛;“轮台”四句渐渐舒缓,渐渐低下去,使声音恰如那渐行渐远的马蹄印,营造出低回不已余音袅袅的意境。这一刻,画面定格,时间停止,情感激荡。
5.听读,揣摩:在送别的酒宴上,在挥手的那一刻,“我”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明确:对朋友归京,“我”感到高兴。因为对戍边将士来说,能和家人团聚是可喜可贺的一件事。“胡琴琵琶与羌笛”,在急管繁弦中,在杯来盏去中,仿佛可以听见诗人由衷地祝贺:“来,为你归京干杯!”然而朋友情深,轮台距离长安路途遥远,这一分手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尽管是军中大丈夫,依依别情仍然袭上心头;千里冰封,沙海纵横,朋友这一路可会顺利?今日我送君,何时人送我?“雪上空留马行处”,那一行马蹄印啊,将“我”的牵挂和惆怅一直延伸到长安。
6. 学生练习读。
7.全班表演读:全班读前四句,女生齐读后四句。
四、对比阅读,迁移养成
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便,常常一别经年。因此,“送别”就成了古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积累的送别诗。下面我们选择大家熟悉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王维的《渭城曲》作为比较阅读的材料。
1.同学们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自选角度,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一下。
比较角度提示:
送别人物:《白》诗岑参送武判官;《杜》诗王勃送杜少府;《黄》诗李白送孟浩然;《渭》诗王维送元二。
送别地点:《白》诗新疆轮台;《杜》诗京城长安;《黄》诗湖北武汉;《渭》诗京城长安。
目的地:《白》诗京城长安;《杜》诗蜀州;《黄》诗江苏扬州;《渭》诗新疆安西。
送别环境:《白》诗冰天雪地;《杜》诗烟雾迷蒙;《黄》诗繁花似锦;《渭》诗初春雨凄清。
送别心情:《白》诗百感交集战友别;《杜》诗洒脱少年刚阳别;《黄》诗诗意风流别;《渭》诗深情体贴真情别。
朗读基调:《白》诗慷慨宛转;《杜》诗高亢爽朗;《黄》诗轻快潇洒;《渭》诗舒缓诚挚。
诗歌风格:《白》诗豪放雄奇;《杜》诗开阔俊朗;《黄》诗潇洒飘逸;《渭》诗清新明快。
重要特点:《白》诗咏雪显气概;《杜》诗直抒胸怀;《黄》诗绮丽意境,诗意细节;《渭》诗截取典型情节。
教师小结:《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王勃写给杜少府的,意境开阔,刚健爽朗,文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扫儿女情长的悲伤之态,所以应读得高亢,读得铿锵有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仿佛是一支抒情畅想曲,读来应是轻快潇洒,仿佛一颗诗心随着江水荡漾;《渭城曲》凄清的氛围可以用舒缓的节奏来表现,那对朋友深情体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一种诚挚关切的久久凝视,也是深情的劝酒辞。而我们今天学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则是边关将士英雄气概和儿女心肠交织在一起的高歌,它悲而不哀,因此应读得慷慨而婉转。
2.四人小组表演读,四首送别诗一人读一首。
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竞读。
五、结语
南朝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别”岂只是“黯然销魂”?用心去比较,你会发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学生对课文的品评与朗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并随时调整教学重点;同时学生又在教师和优秀同学的朗读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学习了朗读的方法,互动的课堂充满了吸引力。而比读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总之,对于课文内容而言,比读是一种巩固;对于学生素质而言,比读是鉴赏能力和朗读技能的双重提升;对于课堂容量而言,比读是一种扩张;对思维而言,比读是一种碰撞;对学法而言,比读是一种方法指导;对学生个体而言,比读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对教师而言,比读是一种教学底蕴的锻炼。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3
- ·上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2
- ·下一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5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3》相关文章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2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3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5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3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2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4
- › 岑参_《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 翻译
- tag: 雪歌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七年级下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语文教案
网友评论>>
栏目分类
七年级语文教案 推荐
- · (丑小鸭)教学设计8
-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5
- · (口技)教案设计3
- · 七年级语文下册重点课文复习教案
- · (登上地球之巅)说课稿2
- ·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 · 诗两首教案2
- ·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 · (华南虎)教案
- ·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2
- ·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教案
- · 伤仲永教案
-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案9
- · (黄河颂)教案11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2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13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5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3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2
- · (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2
- · (竹影)教案7
- · (安塞腰鼓)教案11
- · (土地的誓言)教案7
- · (伤仲永)教案8
-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4
- · (最后一课)教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