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设计教程 | 设计素材 | 教程 | ppt素材 | 试题课件 | 文书写作 | 常识 | 学习方法 | 作文辅导 | 自考 | 计算机 | 公务员 | 名言好词
订阅
首页
学习方法 教案大全 说课稿 课件中心 试卷中心 作文大全 高考 中考 诗词 幼教 考研 中职 教师 英语
热门: 教学计划总结 快速阅读 学习计划 右脑开发 广告设计 设计素材 公文 评语 书信 写作素材 自考 计算机考试 中职试题 中职课件 电脑 语录名言 幼儿园教案
当前位置:一路求学网学习网优秀教案语文教案高一语文教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2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2

一路求学网 http://www.16qiuxue.com  阅览次数: 299次 12-28 20:02:22 

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范文,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http://www.16qiuxue.com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2,
    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三、讲解课文。
    提出问题:
    1、课文第二部分提出了怎样的反面观点?从哪几个方面论证的?
    明确:提出了“知识和道理,……何必多问?的反面观点。接着从三个方面讲道理论证的。
    2、概括这三个方面道理论证的内容。
    第一步,墨守旧说,不能发问,就不能研究,文明就不能前进。
    其次,一味吸取,不去审问,会把错的、伪的当成对的、真的。
    第三,发现的问题越多,才能对实际事物看得越清楚,对所学方面更有把握。
    以上三个方面从不同侧面逐层深入分析了反面论点的不正确,更进一步论证论题的真实性。
    3、课文结束段在写法有什么特点?
    一是连续使用了三个反问句,一气呵成,语势强烈,明显地表达式了否定的意思;二是又一次强调了发问精神的重要。“你万不可忘记了带那把钥匙,你得能发问,勤发问”呼应了第2、3自然段,呼应了论题。
    四、小结:写作特点
    本文采用了正反论证相结合论证论点的方法,多次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作文训练
    短文                       学会写提纲
    一、理解知识短文《学会写提纲》的内容。
    1、阅读短文,明确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写议论文应该从提纲练起?编写议论文的提纲要考虑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写提纲有哪几点基本要求?
    2、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怎样的?
    一般分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议论文有以下几种结构类型:
    (1)主体部分并列式(《谈骨气》)
    开头  提出论点
    主体  进行论证人 首先、其次、再次
    结尾  总结深化论点
    (2)主体部分层进式(《怀疑与学问》)
    开头  提出论点
    主体  进行论证 一层、二层、三层(层层递进,一般是解决什么是……,为什么是……,怎样解决等几个问题。)
    结尾  总结深化论点
    (3)主体部分对比式
    开头  提出论点
    主体  进行论证  正说,反说(形成对比)
    结尾  总结深化论点
    3、编写议论文提纲要注意的问题。
    (1)理清思路
    (2)理清文路。
    (3)防止过于简单化,立提纲的过程,就是构思谋篇的过程。
    二、作文指导:
    1、作文题目:
    (1)依照《怀疑与学问》一文,拟一份议论文的写作提纲:《----和----》。
    (2)拟一份议论文的写作提纲《谈学好语文的重要性》。
    2、目的和要求。
    3、提示:先仔细读一读作文参考题后的提示,然后按提示来构思你文章的结构。
    第五单元
    21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所表现出的心境。
    2、理解游记小品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难点:
    融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及学习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三、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柳宗元,唐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四、朗读课文(或听录音)
    五、讲授新课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惴 榛     灏  颓  冥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缪人  惴栗 隙  披  未始
    3、翻译下列句子
    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B、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西山之怪特
    4、讲解第一段。
    (1)本段可以分为几层?并概括层意
    (A写获罪滴居的心态、B写漫游、C写游赏的率性、D主出文旨)。
    (2)“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写作者怎样的游览方式?有什么用意?(漫无目的的游览,是心中苦闷的象征)
    “以为凡是州……”这最后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承上启下,前面写平日游览之盛,看似与西山无关,然而却都是为托出西山作铺垫)
    小结:这一段写游西山之前的平日游览之胜
    布置作业
    给预习提示里的词语注音
    第二课时
    教学法内容:学习第2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第一段
    三、讲读第二段
    1、理解下列词语
    始指异之  箕踞而遨  攒蹙累积
    2、翻译下列句子
    (1)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2)萦青缭绕,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3)悠呼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3、理解课文。
    (1)第一句交待了游西山的时间、地点,请找出有关语句来
    (2)遂命仆()湘江()柒溪()榛莽()茅伐,这一系列动词表现作者偶得西山时怎样的心情?
    (3)登西山的过程怎样?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4)表现西山高峻的句子是“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5)哪些句子突出西山的宏伟气象?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伍,悠悠乎……;洋洋乎……而不知其所穷。)
    (6)怎样写宴饮?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7)“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与第一段相照应的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8)写西山的特立,写出作者怎样的心态?
    (傲世蔑俗)
    小结:此段写西山之怪特及游西山得到的独特感受。
    四、练习。
    1、理解“而”的意义。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而未知西山之怪特
    攀援而登   披草而坐   倾壶而醉   
    2、理解古今义的用法。
    未始  累知   然后  于是乎
    22  醉翁亭记
    欧阳修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叙事、描写、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2、理解“醉”与“乐”的含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2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2》相关文章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2
  • tag: 暂无联系方式 高一语文教案,高一语文必修三教案范文,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 语文教案 - 高一语文教案

网友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设计 | 设计素材 | 教程大全 | ppt素材 | 中职教育 | 范文大全 | 常识大全 | 学习方法 | 作文大全
一路求学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 http://www.16qiuxu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方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